找到相关内容1316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心经》者何(2)

    人生的大解脱。   《经》曰:‘无无明亦无明尽,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。’这是菩萨境界。有无明,有老死,随无明到老死而流转,这是凡夫;认识到无明至老死延续的,灭尽无明乃至灭尽老死,这是声闻;以...有朝一日也能过上这种日子,可经济条件又不允许,痛苦不堪....  妄想使人精神焕散,心神不宁,无所事事,思想不集中,干事效率低,打坐心静不来。妄想导致人生的各种,因此,《经》中告诉我们要远离颠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862119.html
  • 《瑜伽师地论》叙

    增上。多识之中,识识相依,是为自他俱有增上。方便善巧,无诸,以是因缘,唯识义成,法相义立。如是说俱有依义。  旷劫以前,一切种子,能生因性,无间传来;旷劫以后,遇缘而生,善亦终古,恶亦终古;何以有...修习对治,为瑜伽修;世、出世间一切种净,为证果修。如是四处七支,广圣教尽,除此更无若若增,是故应学。是为闻、思、修三地,叙通行事。  声闻地四持:初、种姓持,说其戒事;二、补特伽罗持,说三学依事;三、...

    欧阳竟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0262297.html
  • 沈家桢博士著:什么是佛法-美国佛教会演讲词

    ,既都能遇缘而现行,而事实上又往往是诸识并起,因此力量自然分散。诸‘智’同时并起,在‘佛位’是妙用功德;诸‘识’同时并起,在‘众生位’却成了,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事情。佛法里有一句话:‘众生以菩提为...跑进房来,对者和尚说:‘师父,我说这个道理,是应该如此这般的,可是乙却说我说的不对,您看是我说的对,还是他说的对?’老和尚对甲说:‘你说得对!’甲和尚很高兴的出去了。了几分钟,乙和尚气愤愤的跑进房来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2262318.html
  • 心理自疗读物

    发怒起因和深见的事例,心理自疗收获及身心增益状况。   (本文仅供病苦者作心理自疗,为傅味琴1984年之写作)  个性疗法   ◆ 慧调百疾第三 ◆   什么是病?  病是由于不调和所起的现象。...由于生存的本能使我们去克服种种困难,谋求成长罢了。  我们若把培植智慧,提高修养,改正劣性也作为生存的要求去追求,难的事也就不难了。  请想一想:  由于惰性畏难,把某些可能的目标看成不可能,这不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5962404.html
  • 以七觉支,成觉悟者 (1)

    忘记禅修时所感受的短暂快乐是会消失的,除非你达到了某种深层的寂静。你可以反思这点──为何要禅修?我觉得最低的目标是要成为须陀洹──觉悟的第一个阶段,不再投生于充满与痛苦的下界。不论你的目标是什么,在...,因痛苦而衰弱的心,会受到精进的支持,而生气勃勃且警觉地继续练习,你可能已经亲身经验这项利益。   受慢性病所苦的行者,可能对一般的练习方法感到困难,因为要再三地面对疾病会消耗身心的精力,这重担也会...

    班迪达尊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262649.html
  • 中国戒律宏传概论

    :「调者和调,伏者制灭。」即调和控御身语七业,制伏诸恶行也。又如玉书云:「调练三业,制伏非」是也。善治者,谓此戒能善治一切,除伏诸非。以吾人轮转六道,起惑造业,受大苦蕴,无有出期者,即因无戒为其堤塘耳!反之者,若由清凉之戒,治伏身心,则一切患曷克得生,而生死亦由兹免矣!  二、婆罗提木叉:此云别解脱,谓于身口意三不善业,而别别防非解脱也。四分含注戒疏云:「道戒名解脱,事戒名别解脱也。」律宗...

    苇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35562871.html
  • 太虚大师的净土思想

    无八难,故亦无除八难法;无无德者,亦无济无德之善根;不需四摄法成就众生,故亦无成就众生之四摄法。六度四摄,皆净土所无,而为秽恶之土所专有。实为功德之本,故大悲勇猛之士,正须常住浊世,恒修胜行,如《...净土观,是大师全体佛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他专讲有关净土的重要经典如《无量寿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、《弥勒上生经》、《药师经》、《维摩经》等,有专论净土的文章多篇,其他...

    陈 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3862943.html
  • 神通不是道

    录如下。  行人如果痛感世事无常,生死迅速,深信业果不坏,见轮回而发起出离心、菩提心,亟求解脱之道,他就应该知道和认识一切法之根本——平常心。所谓平常心,就是这个不为任何法相所掺杂,不被世间意识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4462947.html
  • 不共加行

    正是本法的甚深意义。如果以为此法为降伏法,而不修大悲心,则修此法也毫无利益,反而成。如果为病人而修,只须要悲心圆满,根本不须焚毁他的衣物。  玛吉拉(度母化现)也说:“不要嗔恨魔鬼。他们无始以来因...失戒者,于失戒非器者宣讲法,不加警惕彼等失戒者,必将染上冒渎晦气,一切此生违缘来世障,以悔自之心发露忏。”众人共同修法,有一人犯戒,此法就不清净。即使是高僧大德也有可能被晦气污染。往昔卓滚朗吉日巴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3963936.html
  • 《坛经》中的不二思想及其在慧能禅法中的意义

    无形相,却立净相。言是  功夫,作此见者,障自本性,却被净缚。若修不动者,  不见一切人,是性不动;迷人自身不动,开口即  说人是非,与道违背。看心看净,却是障道因缘。  大意是说,坐禅所看的“心...,是已经通过般若实相改造的佛性论思想,这和传统的佛性思想有所不同。总之慧能的后学将“佛性常清净”改为“本来无一物”,实际上更突出了无可执、无可得、无取无舍的佛性空寂义,因此使他这首反倒流传更广,影响...

    法 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2663986.html